IMG_7729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所鋪成」

 

生完第一胎,我情緒近乎崩潰,撐著,睡睡醒醒,緊盯著時鐘,每天都在身心俱疲中坐著月子監。

當時,我的月子中心內附設嬰兒房,會讓我們產婦深夜時間把寶寶送回,好好休息。

(並非強制母嬰同室)

那時候,萬籟俱寂,只有電視放著螢幕及微小的聲音,我才感覺自己勉強能恢復喘息,到跟這個世界稍微連接。

 

直到下一個擠奶時間到來、下一個天邊又是魚肚白、下一個讓人心驚的電話聲響起:「媽媽,寶寶餓囉~~要不要餵奶

 

30多天的無限循環。

 

 


 

上面是我生完老大時,清清楚楚經歷過所謂產後憂鬱症的心情。

當時,我不知道自己在經歷甚麼樣的情況。

我只知道,生平最怕痛得我,全身都疼痛不堪,沒有睡飽過一天,情緒一直很混亂,對於抱著只會哭的軟綿綿寶寶,「竟然」會從心底浮出一絲絲「沒有母愛」的想法包含「恐懼」跟「疲倦」,然後充滿「自責」。

 

當時,放大解讀著護理人員的所有話語,包括:「劉醫師,妳是生產,又不是生病,振作一點,勇敢些,有那麼好怕痛嗎

 

甚至,甚至是因為無法親餵,一直到幾乎一個多禮拜都嘗試失敗後,整個人幾乎敗陣。

 

不敢講,講了就會被評論:「劉醫師,妳自己醫生耶,妳應該知道母奶當然比較好,妳不堅持,哪算合格的媽媽

 

這些話,在當時,我不知問題在哪,但我知道,我沒有受到相對「同理」的對待。

我後來又歷經乳腺炎、免疫力降低到長了皮蛇、整個人七暈八素之後才好不容易治療恢復。

 

然而,這些僅僅限於我還是個新手媽媽的時候。

 

 


 

之後跟婦產科同事小朱、內科同事庭庭再相遇,我們都已經是小孩的媽,聚會的時候,很吵XD

 

打翻飲料的啦、爬上牆面的啦、吵著要出去散步的啦。

當時我們聊到了餵母乳這件事。

 

一比較之下,有輕輕鬆鬆一親餵就上手的,可以抱著小孩一起奶睡到天亮,卻苦於不知何時該戒奶;也有一生完就立刻放棄餵母乳的;當然也有我這種咬牙餵到十個月的。

真是各種困擾都有XD

 

我好奇問了大家當時不同坐月子的方式:在家由長輩坐、或是轉去五星級中心。

 

庭庭:「妳們知道嗎?那時候我聽說有月子中心,要求寶寶一旦離開嬰兒室,就不能推回去,要全程母嬰同室」

我哀號:「那要怎麼休息

小朱:「其實,母嬰同室算是成功親餵的關鍵之一,就是想到就餵,幾乎像是把小孩當圍巾掛在身上的概念」

我想像了一下,笑出來:「難怪我那時候有看到媽媽把小孩擱在胸前,當成置物架XD」

庭庭:「好像每間醫院都號稱母嬰親善,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口號跟要求耶!」

我:「對阿,母嬰同室...母嬰親善,這些在我以前實習婦產科的時候沒有」

小朱:「這算是近幾年逐漸重視的項目啦」

 

這時我把自己當時生完第一胎的情況講了一遍,眾人無不搖頭。

我:「我覺得最奇怪的,生完第二胎之後,我很清楚那些被要求的東西我死都會拒絕、哪些事情我需要找專業人士幫忙,怎麼就現在回想起來,剛生第一胎的時候,整個感覺就是孤立無援,還要一直一直被要求我做不到的事情

 

庭庭:「真的,在身心俱疲的時候,看著一致口徑鼓吹遊說「妳一定可以」、「妳一定做得到」那些對於餵奶方式有很堅定信念的人,甚至感覺她們就快脫口而出「妳一定得做到才是好媽媽」的那種氣勢,感覺自己更無力...」

 

我:「這樣的方式,真的對於情緒陷入那樣狀態的新手媽媽,有親善到嗎

 

小朱沉吟半晌:「其實阿...這些一開始都是些團體在推動,推動的當時是真的以善意為出發,先是推廣、試辦、然後...」

 

我突然懂了...

 

小朱繼續:「然後,當政策也開始介入,甚至納入醫院評鑑之後....」

 

原來如此阿!

原來之所以要推動這些「母嬰」頭銜的名目,是因為一旦有成功推動「母嬰同室成功率」或者某些統計換率之後,會直接對應到該醫院經費的多寡。

 

所以,才會有過猶不及的各種執行方式,才會有接近半強迫的推廣壓力,才會有當時忽略掉我自己本身真正需求、恐懼、卻缺乏適時專業輔助的那些場景。

 

當時我應該勇敢發聲的。

當時我應該更勇敢求助、更早些理清思緒、更果敢拒絕額外體力負荷的!

 

至少這樣,我當時所留的淚,才不至於追根究柢只是為了因應某個評鑑項目!!!

 

身為一個一線臨床醫師,討厭「評鑑」是確定的。

但我此刻卻是真真切切嚴重厭惡著這種「化病人為數據」、「立意良善卻喪失本心」的政令施行。

就在我自身成為某個「評鑑項目」的分母數字之後。

我可是活生生的人阿!會痛!會累!會哭!!更會脆弱!!這些專業人員不是應該要幫忙的嗎

 

小朱看我垮臉,說:「後來越來越多媽媽們ㄈ反應了啦!畢竟這種東西矯枉過正,本來就不可能長久實行的。」

 

我:「那一開始的推行,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還是真如那句諺語:「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所鋪成」

 

這邊我要給每個落淚抑鬱手足無措的新手媽媽們

五大建議:

1.勇敢察覺自身的需求

2.要求專業人士用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輔助自己

3.勇敢拒絕一些聽起來善意但有困難的要求

4.經歷過的事情,如果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不要自以為是

5.先有快樂的自己,才有快樂的小孩

 

我相信,在經過各種磨合之後,每個媽媽都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愛孩子方式」。

不僅限於一種、唯一種、非得特定一種,只要是妳跟孩子都能順利長大的,都是好方法。

 

親餵、瓶餵、奶粉餵,都只占人生的那麼一點點時間。

愛,才是真正長長久遠的。

 

 

 


 

後記

其實我並非反對餵母乳,我自己也是全母奶到6個月、然後十個月時才停母奶。
我反對的是:用罪惡感操弄部分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媽媽。
母嬰親善不應該只是「把寶寶丟著」、「變相減少月子中心人力」的方式,甚至聽過,有月子中心晚間都把寶寶塞到媽媽床邊,然後人員就放off的,難怪他們不讓寶寶回嬰兒室。
如果花錢還要找罪受,那何必需要這些專業醫護轉型的月子中心呢?

發表於關鍵評論網

 

<2016/9/24補記>

近來有媽媽在ptt上發文

"我覺得我的人生都毀了"

描述生產完之後跟婆婆的摩擦 先生的無視 及對小嬰兒的疏離 未來經濟壓力的沉重

引起廣大網友回應

 

我感同身受  臉書回應如下:

 

 

這是產後憂鬱症。請周圍的家人正視問題
需要全盤的體諒跟調整
硬體:獨立的空間、搬出來⋯⋯
軟體(人):長輩歸還養育小孩的決定權(閉嘴),先生硬起來(出聲)
還有媽媽最重要的身體:累了想睡就睡,把工作(洗奶瓶、顧小孩)丟出去;擠奶是一時,身體是一世

最後是心靈:有需求就大聲講,用力捍衛,這個媽媽已經再求救了,請家人重視

當然,身心科就診也很重要。

-----
乳房門診看太多這種
「產後憂鬱症」不是蓋標籤、口頭「堅強一點」、「想開一些」就沒事
要全面關照

還記得新聞多少產婦過不了這一關嗎?
請重視,這是身心靈都極端混亂的時刻,要尊重,更要用力伸出手,拉她出泥沼。

 

 

 

<產後憂鬱症衛教>

研究均指出,約有五至八成左右的婦女,在產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情緒低落。大多數婦女會在數天至兩週左右逐漸好轉,而約一成左右的婦女則出現憂鬱症的症狀,情緒久久無法改善或更惡化。若沒有覺察或不予理會,往往會因產婦身心俱疲,而影響了寶寶及家庭關係。

 

出處

 



 

<2017/9/23補充>

 

這是我聽過最最悲傷的故事(臉書破20萬觸及)

曾經產後憂鬱過
深深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

而且腦中浮現的爆衝
在前一秒毫無徵兆

「為何她殺了五個親生孩子:安德莉亞‧葉茨案」

1505966766_illustrationandrea  

--

但先生真的有這麼負面嗎?
很難單憑一篇文章得到全貌

查了這裡也有說明
先生說:「我整個人都被撕裂了,一方面,她殺了我所有的孩子,但是另一方面,我又知道,她殺人的時候,並不是真正的她…」

其實先生還是有說一些正面的話
「Yates的丈夫接受了欧普拉(Oprah)的专访,他表示:「当时警方拿着孩子的尸体照片在她面前,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真的很残忍,她需要别人的爱和同情,然而他们只是把孩子的尸体照片,像展览一样陈列出来。」」

只能可以看出
太太的病發是真的
先生的悲傷是真的
五個孩子的悲劇也是真的QQ

還有...
奇怪偏執、堅信而不容一絲起疑的洗腦....
也是真的QQ

--
在講親職、兩性
很容易獲得地方媽媽粉們的無期限支持
「只要大嬸上身幫著罵男方」就好
(瞬間皇袍加身感恩大嬸讚嘆大嬸)


「人」是個體

如果不跳脫「女性面對男性就是弱勢」的角度
就「永遠是弱勢」

要用「人與人互為個體」的角度來看
今天這篇文章放著我如果不再去查證、不去翻英文新聞
我不會知道其實當事人先生
「第二任婚姻也離婚」
「到現在案發十年了,依舊每個月探訪精神病院中的前妻」

就放著任由每位太太跳出來罵她生命中某個男性就好

就放著讓自己有「兩性專家」的credit就好

但我說了
如果這樣
就把思考權全部交給網紅
生命不會進步

「妳幫我說出了我超想對我家那頭怒吼的話」


不做這種事

有話請自己講

看遍網路文章
永保心中的「思考」
因為連我自己也多所困惑跟考驗啊

沒有人的人生該交由網紅來「發聲」
沒有網紅該無期限支持
沒有文章會永遠風向正確

只有你自己的思考 才是真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sa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